作者 / 温莎
编辑 / 黄大路
设计 / 柴文静
印度挣钱印度花,一分别想带回家。
江湖上流传着这样的说法。大概意思是说,印度对外资环境并不友好,就算在印度挣了钱,也会被各种巧立名目的税收收走。
2月17日,印度法庭将听取大众汽车提出的抗辩。几周前,大众汽车的当地子公司斯柯达印度大众汽车公司(大众汽车)对印度海关提出的14亿美元税收提出质疑。
印度海关称,大众汽车将进口的奥迪、斯柯达和大众品牌错误归类为“单个零件”,而不是按照“完全散装”(CKD)单元件报关,从而支付了低关税。
在印度,以CKD方式进口并在印度重新组装的汽车将适用30~35%的关税,但大众将其进口产品申报为不同批次的独立部件,仅支付了5-15%的关税。印度海关援引证据称,大众自2012年以来,向海关少缴了13.6亿美元的税收。
大众集团旗下的奥迪、大众和斯柯达等多个品牌的多款车型都以CKD形式进口并在印度组装。Octavia、Superb、Kodiaq、Passat、Jetta和Tiguan等车型都在此之列。
14亿美元对大众来说并不是一笔巨款,却没有想到,这一指控引发了大众的强烈反抗。2025年1月,大众一怒之下向印度高等法院提交了一份请愿书,质疑印度海关根据《海关法》于2024年9月发出的质询通知。
大众反驳称这一要求毫无根据,且违反了现有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税法,坚称自己完全遵守印度法律,并表示将“采取一切可能的法律行动”。
由于这一过程涉及对印度政府的决定提出异议,从而可能引发长期诉讼。不仅如此,由于印度的争议解决程序需要数年时间,在此期间,大众存在不得不支付部分税款的风险。”
2025年2月5日,大众的律师团提出撤销“巨额”14亿美元税收的请求,要求紧急听证,高等法院将于2月17日开庭。
01多家汽车制造商陷入60亿美元争议
从天而降的14亿税收,给大众在印度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泼了一盆冷水。
如今,大众在印度的发展充满不确定性。在此之前,大众仅占据印度汽车市场的2%左右。2019年,大众汽车印度分公司获得监管和法定批准,将其在印度的三家乘用车子公司合并为斯柯达汽车大众印度分公司。
2018年7月,大众汽车集团宣布投资约10亿欧元作为印度2.0计划的一部分,准备大干一番,三家公司合三为一是一个前奏,旨在简化运营程序并提高市场效率。
大众觉得自己太冤枉了,为了表达没有触犯法律,大众汽车将其进口模式比作在线购买家具,购买的是汽车零部件而不是整车。这种类比强调了大众遵循正常贸易法规和合法性,没有任何逃税的意图。
和大众具有相同遭遇的不在少数。据路透社报道,印度税务机关向韩国汽车制造商起亚发出了一份机密通知,同样是涉嫌错误分类汽车零部件,逃税1.55亿美元。该通知于2024年4月发出。
起亚印度告诉英国广播公司,正在进行私下交涉,已经提交了一份“有全面证据和文件支持的详细回应”。据不完全统计,在印度的现代、本田和丰田等汽车制造商卷入了价值60亿美元的税务纠纷,多年来一直受到所得税、海关和消费税部门的审查。

占据印度以一半市场的玛鲁蒂铃木也没有幸免,该公司正在对24亿美元的税收要求提出异议,其中约20亿美元来自所得税部门。消费税和州政府还提出了其他重大税收要求,其中一些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初。
在印度,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。2007年,沃达丰被以偷税为由罚款21亿美金,沃达丰与新德里进行了12年的法律斗争,罚款翻到51亿美元,沃达丰上诉到国际仲裁法庭,胜诉了,印度连夜修改国内法律,追溯税应运而生。
同样的案例还有总部位于爱丁堡的石油和天然气巨头Cairn Energy,因2014年的追溯法案与税务人员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14亿美元纠纷,该法案已提交国际法庭审理。Cairn赢得了这场官司,政府被迫在去年达成和解。
欧美对此专门为印度造出了一个新名词,叫Tax terrorism,翻译过来就是税收恐怖主义。
02税收政策名声狼藉,印度图什么
14亿税务案件已成为印度焦点事件之一。这场法律纠纷不仅对大众的商业战略构成严重威胁,且对印度境内外国公司的整体投资环境产生深远影响。
法律专家警告称,这起诉讼的结果可能产生不可预估的后果,影响外国投资者对印度监管环境的看法。许多外国投资者密切关注这类法律纠纷,因为这关系到跨国公司进入印度市场时面临的挑战。
大众和印度关于税收的纠纷再次让外国公司咄咄不安。税务顾问和律师表示,他们接到了不少客户的电话,询问多年前的税务案件有没有可能再次找上门来。
批评人士认为,这场法律纠纷与过去印度和其他国际公司的税务纠纷如出一辙,这些公司因追溯性税收索赔而发起诉讼,仲裁结果对印度政府不利。这些事件导致印度在投资市场声名狼藉。
冒着不好听的名声也要加税,这是因为印度想要通过对进口汽车和零部件征收更高的税务,鼓励汽车制造商进行本地化生产,这些做法与“印度制造”计划相一致,后者旨在促进国内制造业并减少对进口的依赖。

印度渴望吸引外资,但同时也想要发展国内汽车业。平衡政策往往会导致监管措施,这些措施对外国参与者不利,但从长远来看,也能增强印度经济。
如今,许多利益相关者都在焦急等待着结果,他们意识到此案可能会影响印度汽车税收法规的未来,并决定外国投资在印度汽车的发展方式。
一些市场分析师认为,如果大众败诉,可能需要支付总计28亿美元的额外罚款,会严重破坏其计划中的增长计划和运营。相反,如果这家汽车制造商胜诉,可能会促使印度政府重新评估其税收政策。
如果大众赢了,或许能够为想要进入和投资印度汽车市场的外国公司铺平道路。